Search

【易の刑訴】最高法院重要刑事判決整理(108.1月版)

☛ 最高法院108年度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易の刑訴】最高法院重要刑事判決整理(108.1月版)

☛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2號刑事判決(聽審請求權之意義、內涵與實踐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1、「聽審請求權」於憲法與公政公約之地位:

依 #憲法第16條 對於人民訴訟權利之保障,在法院作成判決前,任何刑事被告均享有於法院面前表達意見,以影響法院判決結果的聽審請求權。另具有國內法效力之 #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3項第4款,亦規定被告有出庭受審的權利。

2、「聽審請求權」於刑事訴訟法之保障:

由於刑事訴訟之目的,在於經由程序正義,以實現實體正義,無程序正義,即無實體正義可言。因此,為貫徹對聽審請求權的保障,刑事訴訟法也維護被告於審判期日的在場權,例如:
(1)被告缺席審判期日時,原則上不得審判(本法第281條第1項)
(2)經合法傳喚之被告,若無正當理由而缺席審判期日,或未經審判長同意而退庭,法院僅能在特定條件下,繼續審判期日,並作成被告缺席判決(本法第294條第3項、第305、306、371條)。否則被告未於審判期日到庭而逕行審判者,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(本法第379條第6款)。

3、被告係有「聽審請求權」之處分自由:

聽審請求權固然為憲法保障的訴訟權利,惟 #並未排除被告處分聽審請求權的自由。具體而言,被告若選擇出席審判期日,固然可以藉此避免自己受到不正當的判決,但也必須承擔出席審判期日對於時間、勞力、費用的消耗,甚或罹患重疾的被告必須冒健康或生命的風險,故被告亦可選擇不出庭聽審,惟亦不容許被告得任意以缺席審判期日癱瘓程序的進行。因此,刑事訴訟法第371條規定:被告經合法傳喚,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,得不待其陳述,逕行判決。其規範目的在於防止被告藉由上訴又不到庭的方式,延滯訴訟的進行。至所謂「無正當理由不到庭」,係指依社會通常觀念,認為非正當之原因而不到庭者而言。被告有無不到庭的正當理由,解釋上應以 #可歸責於被告,#由被告自行放棄到庭的權利者 為限。又被告於審判期日不到庭的理由諸端(如突罹疾病、車禍交通受阻等),有時事出緊急、突然,若確有出於不可歸責於己的原因,縱未事先或及時通知法院,使法院於不知的情狀下為缺席判決,所踐行的程序仍屬違法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►三四等刑訴總複習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…/1YMJ_V0C7KF46oHa-_FVx6YZMU5F…/edit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我們是周易和西門慶,周易專攻刑法、刑訴,西門慶則主攻公法。希望大家能收穫滿滿喔~~
View all posts